客服热线:151-0330-0858

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超8000万千瓦


国内核电


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超8000万千瓦 中广核董事长称构建核电标准是关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核电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立足我国核电长远发展,坚持标准自主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凝聚共识,自主创新,加快建设一套自主、统一、协调、先进、与我国核电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核电标准体系。



舆评:目前我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世界第三,在建装机规模世界第一,按照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在建、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8800万千瓦,核电标准化建设面临关键窗口期。《关于加强核电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国务院对核电标准化的高度重视,必将有力促进各方面进一步凝聚共识,以标准化形式固化我国核电行业近30年来实践和探索积累的丰富数据和宝贵经验,实现自主核电标准的引领和支撑,尽早突破核电技术装备和工程服务国际合作面临的标准瓶颈,提升我国核电标准的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打造中国核电标准品牌。


成功研发第三代核电关键设备


日前,我国大型先进压水堆重大专项“CAP1400蒸汽发生器研制”课题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正式验收,标志我国形成了第三代核电主设备的国产化能力。


舆评:该制造设备采用了基于序列图像特征识别的同步采集方法和基于边缘约束条件的轮廓参数测量方法,在国内首先量化解决了支撑板三叶梅花孔等异形孔形位参数的在线测量问题,孔形测量精度达到0.02毫米,极大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群孔形位参数的测量精度,测量效率较传统手段提高了6倍以上。目前该设备申请发明专利1项,且已成功应用于具有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术标准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生产制造之中。


国外核电


福岛核事故处理再添新问题


据日本共同社日前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净化后的核污水中不仅含有放射性物质氚,其他放射性物质也仍有残留。测定结果显示,部分污水放射性物质含量超过法定标准值,其中还检测出半衰期长达约1570万年的物质。


舆评:从含氚水中去除氚非常困难。由于地下水流入核反应堆厂房,放射性物质活度较高的污水不断增多,但在核电站内几乎没有留下空间增设贮存处理水的储罐。如何处理这些污水,对于东京电力公司和日本政府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对于含氚水的处理方法,日本政府的工作小组此前设计了排放入海、注入地层等5个方案。专家认为,排放入海和排入大气对于社会持续性影响较小,是比较合理的处理方式。日本政府在2016年6月的一份报告中称,稀释并排放入海的方法能在最短时间内以较低预算进行处理。报告指出,排放入海是核电站处理含氚污水的常规做法。有意见指出,如果采取排放入海的处理方法,含氚水在海中稀释,残留放射性物质也将被稀释到标准值以下。


日本“文殊”反应堆开始最后的燃料去除演习


近日,日本原子能机构开始进行最后一次退役演习,为从福井县敦贺市的“文殊”原型快中子反应堆中取出核燃料组件做准备。


舆评:目前演习结束的时间尚未确定。“文殊”反应堆的退役工作预计需要30年才能完成。在第一阶段,反应堆内的530个燃料组件和反应堆外的一个贮存容器将在2022年12月之前转移到水池中。迄今为止,日本原子能机构只将两个燃料组件转移到燃料池中,一个是在2008年进行转移的,另一个是在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