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取钱、刷脸取厕纸、刷脸坐飞机、刷脸高考……随着人脸识别的应用领域不断地拓展,靠脸吃饭这回事离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近了。
前段时间,北京天坛公园为为防止厕纸过度取用而上线“人脸识别厕纸机”,该事件在引起话题争议性的同时,也进一步肯定了人脸识别功能的逐步走进公众视野。
回溯刷脸的应用历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尤为发展迅速,早在2015年3月在德国举行的汉诺威IT博览会(CeBIT)上,马云就在现场演示了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并在近期也传出支付宝已经在公测“刷脸支付”的应用,并将在不久从实验室正式商用。
另一方面,银行也是刷脸技术的追随者,早在2015年招商银行就在ATM机上上线了刷脸取钱功能,另外刷脸开户、刷脸**功能也逐步推广开来。发展至今,已经有多家银行已经开始“刷脸”了。
除了金融行业,在治安和交通管理上,刷脸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功效。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不久前,沈阳的地铁站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这个系统每秒钟可以扫描30张行人的照片,并且对他们进行面部分析。这个系统安装运行仅仅27小时,就成功识别出两名被列为网上逃犯的犯罪嫌疑人。目前人脸识别系统最高的正确率可以达到99%以上,而人眼在同等条件下识别的正确率仅为97.52%,人脸识别精度已经超越人眼。据介绍,自从5月22日试运行以来,警方依靠该系统已经成功抓获3名网上逃犯。
在交通领域,刷脸除了对驾驶员进行人脸识别外,用来抓行人闯红灯也成为新应用。前不久,深圳交警试点推出“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通过视频检测到行人闯红灯的行为,对人脸进行实时提取和识别,能够识别出闯红灯人员的真实身份。除此之外,系统还自动储存闯红灯的人脸数据,并通过实时搜索比对,结合大数据运算,查找出同一个人是否有多次闯红灯行为。无独有偶,据生活日报报道,今年5月,为了治理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济南放大招,交警部门研发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自动抓拍设备,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自动确认违法人身份信息。
不过,在人脸识别技术不断扩大应用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受到质疑,尤其是在关乎个人财产安全的金融支付领域。
今年3·15晚会对刷脸漏洞的曝光,更是将这一焦虑**到了顶点。晚会上,主持人通过网络上随便找来的一张人物自拍,通过简单的图像处理和动态合成技术,将网络人脸合成到事先准备好的视频上,覆盖原视频的人脸,就能简单骗过一些通过面部识别作为认证信息的软件。晚会还提示,目前市面上很多的软件都可以通过面部识别替代传统的密码,而通过这种方式原则上是可以绕过人脸识别的。
在人脸识别的安全漏洞被曝光后,百度、支付宝、商汤科技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已经预见到了这种风险,并提醒群众注意保护账户安全。
专家表示,现阶段人脸认证技术还不能在所有场合做到非常成熟,在涉及个人隐私、财产等重要信息的场景,建议启用多重认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