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情人士称,瓷片的釉面开裂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尤其是对于高吸水率的瓷片来说,短则一个月,长则四五年,就会出现釉面开裂的情况。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瓷片铺贴上墙后会出现釉裂的问题?这种情况能不能避免?让我们来听听技术专家是怎么说的。 首先来分析一些瓷片釉面开裂的原因。 从产品本身而言,如今的瓷片表面的釉层基本都是不透水的,因此瓷片铺贴上墙之后釉面开裂绝大部分是因为砖坯吸水膨胀所导致的,尤其是对于砖坯里面钾钠含量偏高的高吸产品而言,吸水膨胀的情况就会更加严重。此时,坯体吸水之后大幅度膨胀,但瓷片表面釉层的膨胀系数小,就会出现釉面开裂的情况。 砖的平整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由于瓷片铺贴前一般需要吸水,如果砖的平整度不好,且吸水率过大,吸水过多就会让原本凹陷的地方变平,也会产生釉裂的情况。 可以说,由于砖坯与表面釉层之间膨胀系数的差异,瓷片铺贴之后釉面开裂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尤以吸水率和平整度是两项重要的质量指标,如果瓷片的平整度差、吸水率过高,就会很容易出现釉面开裂的问题,而由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釉裂,一般裂纹都会呈现出从里向外列的姿态,而且裂纹特别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产品质量同样过硬的基础上,受铺贴方式、应用场所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瓷片釉面开裂问题出现的时间和具体表现也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第一是注意要留缝铺贴。瓷片釉面开裂的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铺贴时没有留缝,后期受温度变化热胀冷缩,釉面会因为受到挤压而开裂。由这种原因导致的釉面开裂,大致会呈现出周边裂纹较多、中间裂纹较少的特点。 第二是瓷片的勾缝处理。上面已经说到过,瓷片表面的釉层是不透水的,但是水会从瓷片铺贴时留下的缝隙渗透进坯体,因此如果用传统的勾缝剂、白水泥进行勾缝处理,甚至是不处理,瓷片的吸水速度就会特别快。但如果在瓷片的勾缝处理时采用密封性比较好的美缝剂,渗水的速度就会慢很多,甚至不会渗透,瓷片若仅靠与墙体接触的坯底自然吸水,釉面开裂的时间就会大大延缓,使用寿命就会变长。 除此之外,水泥配比不合适也会导致出现釉面开裂的情况,如果水泥、沙、水的配比不恰当,固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所产生的应力会超过釉面砖的承受能力,致使釉面出现龟裂,严重的会开裂。此时,可以在铺贴时采用水泥加细沙,适当多用一些教粗的沙子,可以提高水分挥发的速度,减轻固化时的收缩拉力。 温差也是导致瓷片釉面开裂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温差较大的北风地区,一般2~3年左右瓷片釉面就会开裂,主要原因是瓷片会吸水,到了冬天又结冰,热胀冷缩,釉面就容易开裂。 总体而言,由于瓷片是一种吸水率较高的产品,空气中或是墙面水分较多的潮湿环境,会缩减瓷片的使用寿命。因此,一般来说,在铺贴了瓷片的空间及场合,要保持相对干燥的环境,同时注意上述铺贴时的细节处理,就会拉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否则,即使是质量再好的瓷片,也会很快出现釉裂的情况。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批低吸的瓷片,相对来说,这类瓷片釉裂的情况会好一些。但也需要提高警惕,据介绍,由于使用的工艺不同,有些企业为了达到低吸的效果,又不想提高烧成温度,会选择增加钾钠含量等改变原材料配比的方式来生产低吸瓷片,但实际上钾钠含量的增加,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使瓷片更加容易出现釉裂。
|